(1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2 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海南 海口 570228;
3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 )
(1 Ocean College,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Hainan,China; #br#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Hainan,China;#br# 3 Hainan Academy of Ocean and Fisheries Sciences, Haikou 571126, Hainan,China)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湛江等鞭金藻室外规模化培养效率,对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聚乙烯桶和水泥池3种微藻室外规模化培养模式下湛江等鞭金藻的藻密度进行了评估比较。试验将接种藻密度控制为10.0×104 cells/mL,培养周期为16 d。结果显示: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模式下,生产力相对最高为0.054 3 g/L/d、比生长速率为0.276 7 µ/d、最高藻细胞密度为3.70×106 cells/mL、叶绿素a含量0.94 mg/L、叶绿素b含量0.95 mg/L、总叶绿素含量1.90 mg/L、最大生物量干重为0.727 0 g/L、最高总蛋白含量为159.125 5 mg/L、最大可溶性糖含量为42.862 7 mg/L。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培养效果最佳,其次为水泥池模式。研究表明,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有利于生产力提高及生物质和叶绿素积累,且操作方便,空间利用率高,更适于微藻户外规模化培养,本研究可为微藻培养模式的机械化、智能化生产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